首页 > 诗词名句

【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皎然 《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

—— 唐代皎然的《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

一见西山云,使人情意远。
凭高发咏何超遥,道妙如君有舒卷。
萦空叠景多丽容,众峰峰上自为峰。
洁白不由阴雨积,高明肯共杂烟重。
万物有形皆有著,白云有形无系缚。
黄金被烁玉亦瑕,一片飘然污不著。
或逢天上或人间,人自营营云自闲。
忽尔飞来暂为侣,忽然飞去莫能攀。
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
白云遇物无偏颇,自是人心见同异。
阊阖天门宜曙看,为缨作盖拥千官。
从龙合沓临清暑,就日逶迤绕露寒。
谁怜西山云,亭亭处幽绝。
坐石长看非我羁,手中欲揽待君说。
贞白先生那得知,只向空山自怡悦。

【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皎然 《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
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 书法图

逸民

古代称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也指亡国后的遗老遗少

高致

崇高的人品或情趣

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三国演义》

禅子

信佛者;僧侣。 唐 皎然 《闻钟》诗:“永夜一禪子,泠然心境中。” 唐 姚合 《寄题尉迟少卿郊居》诗:“隅坐唯禪子,随行只药童。” 清 赵翼 《苦热》诗:“聊同禪子日掩关,迄同病夫昼脇席。”

道意

(1).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 《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皎然名句,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名句


  • 暂无相关文章